对湘桥煤矿地质构造与采掘布置的思考

贵州湾田煤业集团 李继新/文2014-03-11

  湘桥煤矿地质构造复杂,万吨掘进率高,采掘接替紧张,因此,分析矿井地质构造,找出其规律,优先将主采面布置在地质构造较简单的区域,对减少矿井无效进尺,意义重大。
  湘桥煤矿矿井地质构造大格局是三条落差大于50m的正断层另加一背斜。主采区就在三条断层构成的夹块内。F1、F2两条区域性断层,基本上呈南北走向,落差150——200m,延长数十公里,发育在矿区南北两翼边沿,主断层周围次级断层相当发育,可影响到50-150m以外,1570西石门以西,1570东石门以东都是其构造影响区,区内煤层牵引,变薄,小断层和褶皱较发育,无法构成正规推采工作面。
  F3断层落差约50m,发育于井田北部,近东西走向,两端与F1、F2断层相交,复杂的是,F3与F1交汇处,在井田西北部形成一轴向北东的背斜,从F1西段开始,煤层倾角从缓倾斜向近水平转变,走向由北西南东向转为北东南西向或近南北向,这种断层加背斜的组合使该区段地质构造异常复杂。加上煤层层数多,间距近,煤层对比缺乏明显的标志特征,识别煤层层位,准确布置工作面需要更多地质分析。因此,湘桥煤矿地质工作和采掘布置呈以下特点:
  1、主采面应优先布置在1570东、西两石门之间。在成煤期,湘桥矿区煤层沉积应当是连续稳定的,底部中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对成煤没有太多的影响,煤层厚度变化主要受地质构造的控制,厚度不可采区大多在地质构造复杂带。三条断层夹块中央,即1570东、西石门之间,距离F1、F2主断层面相对较远,受构造影响相对较少,煤层厚度,顶底板相对比较稳定,是布置主采面之首选,其他区段只宜布置小块采面,须防止在地质构造复杂地带转圈子。
  2、找煤方向。F1断层与长田煤矿F20断层属同一区域性断层,上盘煤层相对较稳定,F1至1570西石门之间,距离主断层面较远区域可以寻找局部可采煤层;F2断层下盘,因地层相对上升导致煤系地层上段、中段剥蚀,只有下段C21---C29等煤层可能局部可采,但需要穿过F2断层面才能进入,需要探巷200m-400m,且存在资源量不足的风险。另外,湘桥煤矿由于断层较多,落差2-5米,即大于煤厚的随处可见,需要仔细判定断失盘煤层可采情况,谨防丢失。
  3、地质构造、瓦斯地质的变化。随着开采的深入,井巷工程转向深部和底部煤层中,就湘桥而言,构造最复杂地段应位于F3断层附近,这里古里背斜与F3断层发育在一起,背斜另一翼地层层序发生变化,可采煤层层数较多,单从C13煤上块分析,煤层赋存较好,多数达到可采厚度,应当仔细探明。今后1-3年内,地质工作的着重点和难点就是分析此区段的构造规律。
  断层附近瓦斯钻屑量指标K1值迅速窜升。日常瓦斯预测中,凡接近断层附近,预测指标K1值从0.1迅速增加至0.4或更高,炮后瓦斯超限频繁,特别在构造复杂,地应力集中,煤厚激增地带,K1指标更高,突出危险性更大,预测手段及防突措施必须具有针对性。
  4、建立一套有效的煤岩对比标志至关重要。矿区内可采煤层数量多,垂向分布密集,且成组或成群出现,各煤层的颜色、结构、硬度、光泽、煤质、夹矸、顶底板岩性、层间距、化石层等没有十分明显的特征,可肉眼简易对比的标志几乎没有,煤层识别比较困难。因此,必须寻找各煤岩层的细微特征,建设立一套适合本矿井的煤岩及生物化石等对比标志。
  5、改扩建中应当充分考虑到F1、F2等断层对技改扩能的影响。这两条断层都延伸到了湘桥改扩建区域,另外,其他比较大的区域性地质构造,如乐民逆断层,石桥正断层、盘县背斜等,控制着改扩建区段的地质构造形态,在进行改扩建设计中,必须认真思考,做出合理的决策。

(作者系湘桥煤矿地质副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