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市场亟待“深度”改革

中国经济时报2013-06-25

  煤炭市场惨淡,价格至今尚未探底,在挖潜的同时寻求地方政府 庇佑 ,一场由企业推动的地方政府救市潮向多个煤炭产区蔓延。
  5月,河南省政府正式出台 煤电互保 政策,随后,山东、山西、湖南、安徽、江西等省份均出台或传出正在酝酿出台鼓励发电企业使用本地煤炭、限制(或禁止)外煤入省以及减免税费的 救市 政策。
  虽然企业将宝压在了地方政府身上,但大部分企业却不敢对 救市 效果抱以奢望。业内人士认为,地方政府出手干预大多是临时性措施,仅能 救一时 ,企业应苦练 内功 ,抓紧时间加速转型升级。
  
   救市 潮涌
  
  河南省5月1日起实施的 煤电互保 政策拉开地方政府 救市 的大幕。
   受益于‘煤电互保’,河南省每吨煤炭变相上涨50元左右,省内和市场暂时保住了。 河南平顶山一家的工作人员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说,河南省政府出台的救市措施已经取得成效。
  依据河南省的规定,省内发电企业如果采购本省的煤炭将享受到当地政府的奖励。当地政府根据发电单位基础电量占全省比例分摊确定基数,如果超基数采购1万吨省内原煤,奖励电厂1000万千瓦时基础电量;而如果少采购1万吨省内原煤,则扣罚1200万千瓦时基础电量。
  由于国内煤炭市场需求低迷,煤炭企业要想抢占省外市场份额就必须随行就市,一再降价,或将进一步拉低省内的煤炭价格,因此加大省内的煤炭消化量成为地方政府的必然之选。
  江西省效仿河南省已经上报 煤电互保 ,地方政府和电力企业正在协商中。江西省煤炭贸易商姜易告诉记者,目前煤价已经接近成本线,快撑不住了,但还想等等,希望 煤电互保 政策的出台和接下来的夏季用电高峰期会带来市场的转折点。
  今年用电需求不旺,率先实施 煤电互保 的河南省已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但长期的可持续性堪忧。
  一煤炭市场分析师直言, 煤电互保 是在省内发电量没有大幅提升的情况下,把煤矿企业的库存转移到了下游电厂,并不适用于其他已经居于高位的省份。 5月河南电厂的库存大多在20天左右,还可以增加,而相对于库存已经高企的其他地区来说,‘煤电互保’并不适用。
  江苏省一家大型火电厂的工作人员张先生指出,江苏省电厂的库存大多在高位运行,已接近23—28天,马上达到电厂的最高库存量30天。
   外部政策的刺激效用有限,市场走向的决定性因素主要还在于供需关系。 上述煤炭市场分析师不乐观地指出, 煤电互保 只是临时性措施,当价格稳定或是下游电厂库存饱和后,自然会消失。这样能救企业一时,却不能彻底救活。
  除了要求本地电力企业消化本地煤炭外,一些省份还限制(或禁止)外煤入省。山东济南铁路局早在4月份已限制电煤装运,并已停装省外煤炭进入山东。
  各地相继掀起的 救市 潮,引来尚未行动地区的羡慕。重庆能源集团下属煤矿的宣传人员对本报记者表示,当地煤矿市场受外省煤炭挤压严重,希望当地政府可以限制外煤入省。
  但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却发现,异地办矿的煤炭企业对地方政府 救市 都不乐观。山东能源一家下属煤矿的宣传人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目前地方政府为了完成指标,在煤炭价格一路下跌的情况下,该煤矿的纳税额都没有下调。
  减免税费是煤炭企业一直以来从未平息过的呼声,也是最没有争议的一项措施。内蒙古鄂尔多斯(行情,资金,股吧,问诊)市政府表示,继续落实延续已出台的优惠减免政策。在此之前,一些地方政府甚至通过建立煤炭市场价格波动调节基金来间接 救市 。
  分析人士说,目前政府 救市 能够出的招几乎已经用尽,在煤质较差地区采取限制(或禁止)外煤入省并非好消息,环保账和经济账难算清。
  
  地方政府保增长
  
  煤炭市场的不景气让地方政府乱了阵脚。
  今年一季度,煤炭全行业销售收入同比下降2.6%。从2001年以来,历年同期煤炭行业销售收入同比首次下降。煤炭市场的不景气连累山西、内蒙古、河南等产煤大省的财政收入,其中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财政收入均出现负增长。山西省一季度财政收入同比负增长2.4%;煤炭行业上缴税费同比减少20.30亿元,减幅达7.02%;工业利润同比下降51.8%。
  上述分析师认为,地方政府 救市 的目的是为了保增长,他们不希望往年出力最多的煤炭企业继续亏损,进而影响地方财政收入。但这对于煤炭市场而言却不是一件好事。 地方政府的直接干预和煤炭市场化改革是相悖离的。
  去年年底发布的《关于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自主衔接签订合同,自主协商确定价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煤电企业正常经营活动不得干预。
  能源行业研究员认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煤炭市场应该是由下游用户——电力企业自主决定使用何种煤,而不是地方政府以电量交换。
   地方政府‘救市’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办法。 能源行业研究员说,地方政府各自出手保护地方煤炭企业,可能会加剧煤炭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区域割据更加严重,形成恶性循环。
  多位分析人士认为,我国煤炭市场已经发展成为全国市场,单方面地依靠地方政府 救市 ,只能维持区域煤炭产业短暂的生命力,对救活全国煤炭市场起不到关键性的作用。而地方政府 救市 对市场化进程的阻碍作用也是有限的。
  国家能源局近日下发《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拟提高进口煤炭质量标准和进口商门槛,减少进口煤对国内市场冲击。该《征求意见稿》一经披露引起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的一场争论,与此同时,煤炭价格还在一路下行。
  煤炭市场分析师认为,修改后将低卡煤的限制要求放宽,对进口煤量影响很小,煤炭企业的心情也从之前的欢欣鼓舞转为比较冷静。 政府不会过多偏帮煤炭企业或是电力企业,最多就是帮煤炭企业渡过眼前的难关而已。
  
  苦练 内功
  
  地方政府 救市 或难帮企业走出长期困境,煤炭市场亟待 深度 改革。
  上述分析师表示,虽然从长远看,政府 救市 不利于煤炭市场化,但就目前煤炭行业的低迷现状和企业的亏损程度来看,政府应该采取一些积极措施,否则很多煤炭企业可能很难渡过这一艰难时期。
  上述分析师认为,地方政府 救市 应立足当地煤炭产业的结构调整与升级,帮助煤炭企业转型发展,以增强煤炭企业综合竞争力。比如对煤炭产业进行技术升级改造,降低能耗,鼓励支持延伸煤炭产业经济链条。
  能源研究员主张煤炭行业趁机大洗牌,地方政府和大型煤炭企业可以联合推出 中小煤炭企业退出机制 ,加快进程。 在能源结构调整过程中,中小煤炭企业退出是必然的,主动退出受损较小,如若等到与煤炭巨头争利、地方政府强制退出的时候,中小煤炭企业会更难过。
  
  除了政府出力外,煤炭企业也应趁早下定决心有所行动。
  上述分析师坦言,转型 阵痛 难以避免,煤炭企业至少做好打三年硬仗的准备,而不是依赖外部刺激来缓解现在的压力。
  持类似看法的能源研究员建议,企业着重于自我转型升级,首先应放弃粗放式生产经营模式,淘汰落后的生产效能,降低运营成本;其次,大力改造企业生产技术,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能耗节约资源;第三,企业应延伸煤炭产业链,提高企业在煤炭市场上的竞争力;最后,企业应积极开展市场营销,而非坐等政府 救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