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企如何打赢度危求进攻坚战

中国矿业报2014-06-16

  今年以来,煤炭市场急剧恶化,煤炭价格持续下跌,煤炭销售严重受阻,特别是精煤滞销现象更为突出。
  煤炭行业形势异常严峻
   煤炭供应全面过剩,煤炭需求空间收窄,煤炭价格下行,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诸多利空政策相继落地。 在山东能源集团近日召开的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及应对工作安排内部会议上,总经理李位民列举了煤矿企业主要面临的种种挑战。
  他认为,煤炭产能加速释放、进口激增、下游需求低迷、利空政策叠加,这使得涨价与增销动力难获支撑,市场恶化速度和程度超出预期。 估计煤炭市场持续低迷、煤炭销售困难、价格继续下滑的压力还将进一步加剧。
   今年的煤炭形势异常严峻,全国煤炭企业的利润严重下滑。山西、内蒙古和黑龙江这些传统的产煤大省,现在成了亏损的重灾区,很多企业都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的状态。黑龙江省最大的煤炭企业——龙煤集团今年已经亏损28亿元,山东煤炭系统大约有67%的企业在亏损。目前的市场表现为销售不畅,库存量居高不下,但煤炭价格持续下滑。今年煤炭平均价格下滑了接近200元/吨,吨煤平均价格在480元至490元之间,几乎和成本持平。随着开采深度的加大,一些老矿区的生产成本逐渐增加,已经达到了566元/吨,结合上面的煤炭价格,每吨至少亏损86元。二季度是煤炭销售的淡季,企业将会更加艰难。 山东新矿集团翟镇煤矿副总经济师杜恒瑞也对记者坦言,煤矿及相关的煤炭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
  供应增大 需求锐减
   当前的煤炭行业是产能释放,需求却锐减。 李位民这样看待当前煤炭市场的供需。目前我国煤炭产能过剩已达5亿吨左右,未来每年还将有4亿至5亿吨的产能释放。全球煤炭市场供应过剩的情况有增无减,国内外煤炭市场一体化格局已经形成。今年1月份,我国单月进口煤量再创新高,达到3590.9万吨,同比增加17.5%;进口均价507.2元/吨,同比下降133.1%。在进口煤 量增价低 的双重冲击下,国内煤炭供需失衡矛盾更加凸显。巨大的过剩量、释放量和进口量相叠加,煤炭供给全面过剩。
  供应增大的同时,煤炭需求空间却在收窄。2013年全国煤炭消费量36.1亿吨,增速由前10年的平均增长9%降至2.6%。今年1月,煤炭需求继续走低,全国日均煤炭消费量同比下降6.6%,增速环比回落8.1个百分点。随着传统产业 去产能化 ,煤产业淘汰落后产能步伐加快,国家和地方限制煤炭过度消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等政策全面实施,煤炭需求空间将进一步压缩。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煤炭销量大幅下降,滞销问题突出,再难看到拉煤车排队的现象,部分矿井甚至春节前后一直没有卖出煤。
  行业竞争趋于白热化
   随着多条西煤东输、蒙煤入鲁运输通道的打通,特别是山西东南部煤炭出海通道的打通,以及去年底神华控股的黄大铁路(黄骅港至东营大家洼)获批筹建,未来,神华动力煤将直接冲击山东市场。铁路沿线的市场辐射范围为半径50千米的区域,在此区域内的一些单井规模小、开采成本高、煤炭质量差、历史包袱重的煤矿企业将受到很大冲击,在新一轮的价格战中处于被动地位。随着竞争加剧,部分老区矿井有可能被迫关停。 在李位民看来,竞争就在眼前。
  随着运输条件的改善,同一区域煤矿企业间的市场竞争将更加充分,一些煤矿企业的区域性优势将丧失。
  行业竞争的白热化还表现在煤炭市场:一是煤价急速下降;二是合同兑现率持续降低;三是回款质量不断下降。山东能源集团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1月份,山东能源集团商品煤综合售价505.05元/吨,同比下降68.05元/吨,降幅12%,其中,混煤下调30元,售价已低于电煤价格;山东省内精煤同比下降188.55元/吨,降幅17.7%,以上价格还均为含税价格。1月份合同兑现率仅有67.9%,2月份省内各重点电厂合同兑现率仅为70.9%,均处于较低水平。1月末,煤炭应收账款16.9亿元,环比上升1.95亿元。1月份回收现款10.6亿元,同比减少6亿元。
  煤炭价格持续下滑,但生产成本却一直在上涨。除了人工、材料、设备等成本增加之外,因为铁路运价的上调,最终运输成本将转嫁至煤炭企业。经初步测算,山东能源集团发往省内、华中、华东区域的煤炭,吨煤运输成本将增加5元至15元,这将进一步抬高销售成本。
  资金和政策吃紧
  据李位民介绍,受行业不景气的影响,银行已开始限制和调减煤炭企业信贷规模,对高负债率、低盈利能力企业的限贷导向日益明显,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局面已经出现。收入减少、支出增多、银行信贷困难,一些资金链本来就脆弱的企业将面临更大的风险。与此同时,持续下行的市场形势也将加快部分持续亏损企业资不抵债、倒闭破产的进程,目前这一风险已经凸显。
  今年,在融资难度增大的情况下,资金缺口问题更加突出,主要表现为:一是现金流量严重不足,运营资金保障供给严重不足,对外融资依赖性增大;二是 两金 占用快速升高。
  在资金收紧的同时,诸多利空政策相继落地。一是大气治理 国十条 逐步落地,用煤减量化趋势明显。京津冀鲁四省市2014年将压减煤炭消费1700万吨,到2017年将压减8300万吨。今年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也明确要求,2014年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要降到65%以下,比《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目标提前了3年。随着节能环保的刚性要求和治理大气污染政策的实施,小钢厂、小焦化厂关停,大型钢厂、焦化厂中小焦炉大面积关停,精煤市场空间大幅压缩。去年以来,宝钢、南钢、青焦、潍焦等重点精煤用户关停焦炉,这些都直接影响到精煤的销售,仅山东能源集团一家就涉及约200万吨的精煤销售。二是区域煤炭政策及其税收政策的调整。山东省已经明确提出压缩煤产量300多万吨,关闭20多家煤矿,到2015年关闭全部3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不再审批45万吨和高瓦斯煤矿。内蒙古和贵州已经启动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煤矿开发压力与日俱增。
  面对当前严峻市场形势,李位民认为,对煤矿企业的冲击和影响还将持续加剧,未来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但越是在这种形势下,煤矿企业越应该承压奋进,主动作为,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保市场、保利润,切实打赢度危求进的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