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日记:五一,在湘桥

第22期《湾田集团报》2013-04-22

  一大早,和部里的同事小隋乘坐公司的路虎车前往湘桥煤矿。
  几天前跟矿里的办公室主任刘建东约好,什么时候到湘桥去采访几个优秀队干和班组长,日子由他定,不料想他把这日子选定在五一。是啊,五一是一个极具纪念意义和象征意义的日子。火红的五月,五月的鲜花,还有普天下劳动者们的节日,凝重与浪漫都赋予了这一天的不同寻常。选择这一天去采访,显然,建东是特意这么安排的。
从总部机关红果到湘桥煤矿大约40几分钟的车程。晨风中,路虎车穿行在山间的水泥公路上,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还有路两旁嫩绿的植被散发出的淡淡的清香,让人神清气爽。
  湘桥是公司收购不久的一座新矿,2011年2月份才正式接收,经过短短一年时间的技改扩建,旧貌换了新颜。矿长张卫红是一个不事张扬,注重务实的人。边抓技改边生产,据说到去年底他还盈利了1100多万元。尤其被人称道的是,矿里原来到处斑驳不堪、又脏又乱的地面环境,如今已被 新、齐、净 三个字所取代:焕然一新的员工宿舍和文化长廊,整齐有序的工业广场,宽敞洁净的休闲通道和矿区公路。去过湘桥的人都感叹,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观感,其间倾注了张卫红不知多少的心血。
  一路上我和司机小廖说笑着,小隋因为坐车晕车很少说话。不知不觉,路虎车绕过几个急弯之后,几声笛鸣,驶入了湘桥煤矿矿部的大门。
  建东早已安排采访对象在办公室等着我们了。3名采访对象中两个是队长,还有一个是班长。简单地自我介绍之后,没有更多的寒暄,我们便按照预定的采访计划直奔主题,开始和掘进一队队长周均义聊了起来。老周是湖南双峰人,2008年进的公司,此前在黔西那边的煤炭岗煤矿,去年公司接收湘桥时调过来的。今年一季度,他这个队月月进尺超计划,实现了首季开门红。正当我们为今天采访的头一个对象就是一座 金矿 而感到高兴的时候,却谁知还没等话题完全打开,老周嘴上的话语就已经越来越少了。显然,眼前这位47岁的中年男人不怎么善谈,刚开始时我们问一句他还答一句,可到后来,任凭我们怎么问他,他只是来回不停地搓着双手,偶尔对我们憨憨地笑一笑,说: 冇么子好讲咧 。 请你讲一个你在窑里的故事给我们听听好吗 ? 挖窑的人冇得故事咧 。其实在来湘桥之前我便已经预料到这种情况,虽然我们后来完全不按采访提纲确定的线索发问,也试图把现场的气氛搞得再轻松活跃一点,但我们的所有努力都没有用,从老周那张已经泛红的脸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发自内心的歉疚与不安,此刻,我知道他其实已经尽力了。在我们的基层队干中,有不少人和老周一样,他们在千钧一发的危难时刻连眼睛都不会眨一下,在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面前绝不会后退半步,可若是论嘴上功夫,大都跟老周一样八、九不离十。
  接下来的情况似乎有所改变。采访对象是一位贵州小伙,叫白昌碧,湘桥煤矿采煤一队班长。今年26岁,是队里最年轻的班长,在队里他的文化程度也是最高的,高中肄业。班里23个人全都是贵州本地人。小伙子告诉我们,他家离矿里不远,骑摩托车只要10分钟。他这个班去年最高单产一个小班产原煤158吨,最高月产原煤3300多吨。去年他被矿里评为优秀班长。特别让我们感到有趣的是,他的班里有3名员工是他的亲戚:一个是他的排行叔叔;一个是他的堂哥哥;还有一个是他的侄儿子。我们问他, 怎么安排叔叔的工作 ?他说, 和别人一样 。 要是不服你怎么办 ? 我就吼他 , 怎么吼 ? 不愿干就请回去 !26岁的小伙子太率真了,率真得让人好笑又可爱!当我们问他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规划时,小伙子沉思了一下后对我们说,想法当然有,谁不想日子过得比现在更好呢。但是现在的湘桥,生产水平还不高,机械化程度也不高,要是能有一条从工作面直达井口的皮带运输机就好,产量就会大大提高。言语间,眼神里,无不流露出对湘桥,对这个他所热爱的矿山深深的期盼。小伙子似乎还有很多话想要跟我们讲,然而当他看了看手机上的时间后,他不好意思地说,  12点了,要回家了,老婆还在家等着我呢 。
  中午就在矿食堂就餐。分管后勤的龙部长提议喝点酒,说是今天过节。一瓶飞天茅台,小半桶上乘的 金竹山大曲 ,我们选择了后者。听说我们来了,老朋友陈家辉、王金梅夫妇特意在家蒸了包子等我们去吃,得知我们在食堂开餐,又把包子送到食堂。几个人围坐一桌,吃着、喝着、说着、笑着,和在自己家里一样。
  吃过午饭,家辉说到他们家里去喝茶。他们俩口子都是湾田报的忠实读者,家辉更是经常给报纸撰文写稿的热心人。其间,他把正在写的一个稿子拿给我们看,写的是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内容。这位原本是学生物化学却阴差阳错改学了数学专业的老牌大学生,字里行间让我们对他的语言文字功底有了更深的了解。闲聊中妻子王金梅一脸虔诚地对我们说,湾田报办是办得好,但是不能只报喜不报忧啊,也要有批评性文章,批评的目的是为了改进、为了提高嘛。一听此言,我的心中顿觉忧喜交加。喜的是湾田报有这样的读者着实让人欣慰,忧的是报纸倘若办不好就会辜负了大家的殷切期望。
  从家辉家中出来时已是下午3点。我们接下来采访的对象是采煤一队队长陈光毓。与上午采访的老周有所不同,这位因投奔湾田而被原工作单位除名的湖南新化籍汉子,在跟我们介绍队里的情况时,一点都不犯怵,可当我们要他说说他自己时,立刻 哑 了,成了老周的翻版。没辙,我们只好跟他聊起了家常。老陈告诉我们,他在家中排行老二,父母都已80多岁了。他自己有两个儿子,小的今年才6岁,一直跟着他在湘桥。大儿子在广州发展,但考虑到父亲在贵州,就想还是来贵州这边做点什么,离父亲近一点是儿子的心愿。说到这里,老陈似乎想起了什么,好半晌没有说话。沉默一阵之后,他对我们说,其实他自己也很想家,想家中的父母。虽说每年的春节他都会回去看看他们,但也仅仅就是去打个转。平时队里的工作脱不开身,心里总觉得对不起他们。自古忠孝难两全,等有空的时候一定去好好陪陪他们。听得出来,此时老陈的声音微微有些颤抖。的确,在湘桥、在湾田,有不少像老陈这样在父母面前是儿子、在儿女面前是父亲的人,他们,不仅心系湾田的未来和发展,同时也心系着对家中父母妻儿的牵挂。
  晚餐是在通风队老谢的家里吃的。矿长张卫红对我说,带你去个地方,包你味道满意。进门一看,原来桌上十来个人,都是从金竹山煤矿出来的。虽说不一定每个人过去都认识,但那已经不是问题。一句金竹山普通话,一杯金竹山的纯米酒,足以让在场的每个人都实现 零 距离的对接,没有隔阂,没有拘束。
  离开湘桥的时候已是晚上10点多钟了,路上我一直在想,想董事长刘祖长 要让湾田人都过上好日子 的宏大心愿;想张卫红矿长在我们临上车时说的那句 尽力做好自己要做的每一桩事情 ;还有采煤班长白昌碧、老周、老陈、家辉俩口子、通风队老谢和那一屋子的金竹山人。想着想着,不由地想起了一首歌: 共和国的太阳里有你的光和热,老百姓的日子里有你的情和意,啊,我的矿工兄弟……
  夜深了,一个美好的梦伴我进入了新的一天。

(作者:一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