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镜头记录历史

第25期《湾田集团报》2013-04-24

  经过紧张筹备,湾田集团首届摄影通讯员培训班于8月6日至7日在长沙顺利举办。
  为何要办这个培训班?简单扼要地说一下。过去,不要说录像,连拍照都是非常高档、高雅的事。一个人一生也许都不会留下一张照片。因为没条件,没设备。如今的社会飞速发展,手机已非常普遍,正如许多外国人笑说中国的现状: 街上要饭的腰间都挎着部手机呢。 现在的手机大部分都有录像、拍照的功能,而且数码录像和摄影的设备也很普及。如今的社会,已经进入一个所谓的全媒体时代,通过网络,人人都可以发布新闻,人人都可以成为 记者 。一个企业,要增加、扩大自己的社会影响,树立自己的品牌,离不开这些宣传手段。湾田有自己的文化传播体系,报纸、杂志、网站、微博,都需要录像资料、照片。但我们很缺少这方面的稿件。因为,设备并不是决定录像和照片质量的唯一因素。有好录像机、照相机并不一定就能拍摄出理想、合格的作品。有些人用很普通的设备也能拍摄出很高质量的作品。因为摄影、摄像有一定的技术和技巧。曾经有个朋友,用最简单的傻瓜照相机,抢拍了一张新闻现场的照片,在报纸上发表后,获得了全国的新闻摄影奖。所以,举办这个培训班,就是请大家来切磋,学习,提高自己的摄影、录像水平。
  这一届培训班,参加的只有20多个人但却是精华中的精华。贵州湾田煤业集团总经理助理曾新民、文化传播部副部长赵再云,带领贵州湾田集团、云南湾田集团的十多号人,开着一台海狮中巴,上午8时从贵州盘县红果总部出发,到第二天凌晨近1点才到达长沙,可谓风餐露宿,不辞辛劳,千里迢迢,赶来参加培训班。湖南湾田实业公司,原来只有两个名额,公司营运部长张黎要求多来几个听听课,结果一下就来了7、8个。还不包括第二天下午抽空赶来听课的刘婷婷!
  培训班所请的讲师。一个是陈际先生,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摄影家协会理事、华安分会主席,省政协《文史博览 人物》杂志社副社长、执行总编辑,资深摄影家;一个是刘凯,电视台资深摄影记者,制片人,曾作为主要摄影师拍摄大型纪录片《湾田之路》,正好该片在培训班开班前不久荣获湖南省2011年电视新闻奖广播电视奖三等奖。这是湖南省2011年度广播电视奖中唯一一部获奖的企业纪录长片,在过去的历届评奖中也没有企业纪录片得奖的记录,可以说,这也是湾田人开创历史、创造纪录的大事件。这二位在业界都是资深望重的重量级人物,理论、技巧、经验都具备。而他们的讲课也别具匠心,具有各自的特色,让学员门听得津津有味,课堂秩序出人意料的好,没有一个人随意说话、走动,都在认真地听,认真地记录。一整天的培训安排得满满的,连课间休息都成为了老师与学员交流的时间。学员们纷纷围着老师门提问,老师则不厌其烦,耐心讲解,亲自拿起学员门带来的各式相机,帮助调模式,讲解各项功能,亲自示范……
  两位老师都不是湾田人,但对湾田具有非常深厚的情感。陈际出自金竹山煤矿,和董事长刘祖长曾在同一个煤矿工作,自然对湾田有很充分的了解,有很深厚的感情。刘凯2011年为拍摄《湾田之路》,曾走遍贵州湾田集团的大部分煤矿,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木前在邵阳电视台承制了几档专题栏目,工作非常繁忙,正带着一个团队在隆回的深山里录制、拍摄原生太的民歌作品。但是他抽空来到培训班讲课,还一再告诉大家:以后大家有什么事情需要问我,随时可以给我打电话,只要你说是湾田人,我会认真细致地解答你所有的问题!
  第二天,培训班组织赴湾田 国际剪裁总部基地现场拍摄。陈际老师现场随行。在拍摄现场,烈日当空,酷暑难奈,学员们围着陈际认真请教,汗流浃背的陈际耐心指导,并亲自示范拍摄。在湘江边,美丽的风景让学员门感觉心旷神怡,照相机咔咔咔,留下了许多虽然幼稚,却不乏特色的作品。下午,由陈际对部分学员作品进行了现场点评。当一张张摄影作品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来时,陈际一一点评,点评中有表扬,有批评,有肯定,有否定,他幽默、诙谐的语言不时引来一阵阵欢笑……
  作品中大部分是在湾田 国际建材总部基地拍摄的。虽然大部分是初学者的习作,但大家都在用镜头记录着湾田的历史,今后大家将用镜头更好地记录下湾田的历史,这一点是毫无疑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