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集

第17期《湾田集团报》2013-04-17

  这一天是淤泥河赶集。 赶集 又俗称 赶场 ,对乡下人来说是非常熟悉的一种区域性的民间贸易活动。每星期的某一天被当地定为集中在某一固定地点买卖货物。在贵州也一样,山里人把自家种的土特产拿到集市上卖了,再买些生活必需品回去。这是一种最古老、最普遍也是最实用的民间贸易活动。赶集的场面往往非常壮观,如过年一样热闹,人是不会少的。                        
  这一天是星期一——淤泥河的赶集日!正巧我值早班,决定去凑个热闹。从湾田矿区出来,到菜市场就能坐上等候在那里的 慢慢游 。贵州的冬天,总是云遮雾罩的,没几天开朗!坐在两面透着干冷的寒风的车厢里,想起那首《像雾像雨又像风》的歌曲,歌词的内容一下记不起,歌名却像是反映现在的天气。一个人坐在车上,感觉今天车主有点倒霉,赚我五块钱,油费都没捞着。我倒是落得一车宽松,一身轻松!车主见路人就减速, 淤泥河…淤泥河  ,扯开嗓子喊叫,没人搭理,最后在过湾田大桥的岔路口停下来。我赶紧递上一支香烟,并搭上几句类似安慰的话。车主是个看上去很豁达、开朗的青年人,脸上没有一丝不快的神情,倒是关心我冷吗?我反而有点不好意思了!当我问起每天跑车的收入时,他笑着说 多亏你们湖南人来这里开煤矿,带着我们都脱贫致富了 。他还说,他家就是湾田煤矿上面上云村的村民,以前种地为生,生活清苦。自从刘祖长董事长在湾田开矿,帮他们建新房,又修路修桥,给村里创造了许多发财的门路。现在村民很多人都有了自己的车,有的帮湾田运煤 ,有的在湾田上班。这时,驶往淤泥河的摩托车多了起来,一般都像是一家子,女人们都在背上背个背篓,应该也是去赶场的。                          
  吸了一根烟后看没人来,我们又上路了。行不多远就有两人上了车,坐在我对面的是个六十来岁灰白胡子的老头,嘴叼一根烟杆,一阵吞云吐雾,烟雾一下就弥漫了这整个小小的空间。坐在我身边的是个中年魁梧大个,两人一上车就扯着嗓子说笑,一点也不顾忌我这个旁人。一会儿又上来一老大娘,三人又聊开了,你一句我一句的,对面两位倒还没把我当木头,不时瞧上我一眼。不知是我穿得精致,又不像本地人,还是我不吭声的缘故,在他们中间显得有点另类!对面大娘终于没忍住轻声的问我: 湾田的吧? 我说: 您怎么知道? 她说: 你们湖南人来这里几年,让我们这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怎会不知道 !我心里不禁一阵欣慰、一阵自豪。                            
  本想客满了,车就能直达淤泥河,没想中途又停下了,一个背着背篓的女人来到车旁,和两男人说了几句,就把满载山货的背篓搭在门边,两男人帮着爽快的扶住了,女人跳到驾驶座椅左边挂靠着,驾驶座椅右边不久又挂上一个背篓女人。此时青年司机左丞右相的拥着,腰板一挺,威风凛凛地把 慢慢游 蹬得 嘟嘟嘟 的,直往前冲!                          
   路旁前往淤泥河的人群逐渐多了起来 。                                       
  很快就见到了一条弯曲的小河——淤泥河!只见河边车水马龙,川流不息;人如蝼蚁,密密麻麻;场区搭起的帐蓬,蓬蓬相连;场区内物品繁多,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上空是炊烟袅绕,热气腾腾;场内有商家开起了电喇叭,放着富有民族特色的歌曲,歌声透过山顶云雾,传到山后很远的地方。有卖油炸糕点的摊贩,让香味四处飘逸,让赶集的人脚步更加匆忙。这里,汇集了苗族、彝族、布依族、汉族等各族人群,真是一个民族大团圆的热闹场面,真是一片旺盛繁荣的景象。赶集,给冬季的云贵高原增添了一分暖意,还有一分勃勃生机!  
 

(作者:余利民 系湾田煤矿洗煤厂机修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