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林:利益是企业和家庭的底线

贵州湾田煤业集团 黄永林/文2013-09-09

  前不久,贵州湾田煤业集团刘祖长董事长批转了联想集团一名员工所写一篇《公司不是家》的文章供我们阅读,并建议大家展开多种形式的讨论。
  这篇《公司不是家》的文章是作者针对联想集团战略大裁员而写,全文充滿悲戚和哀怨。我仔细看了全文。在这里,我不想作过多的置评,更无意对文章的作者说三道四,而是结合我们集团此次裁员浅谈自己的认知和感想。
  实话实说,我不同意《公司不是家》作者的认知,主要原因在于他或她将企业和家庭看成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组合体,对企业裁员不理解不认同甚至看成不地道不人性。其实,除了血缘关系外,公司和家没有实质性的差别,两者均以“利益& ”; 为纽带,将成员组合或者说捆绑在一起。至于裁撤人员,也不只是企业的“专利& ”;,家庭在一定的情势下,也实施裁员的举措。
  列位看官可能对我的观点持不同“政见& ”; ,有的甚至会诅咒我在“胡说八道& ”; 。然而只要我们认真考量企业和家庭最本质的特征,就不难明白二者都是“利益共同体& ”;。
  企业是生产经营或服务的经济组织。生产经营也好,提供服务也罢,这些都是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系列活动。而企业所有成员,还包括国家的中央和地方,无不将各自的利益追求寄托在这些活动之中。比如煤矿,每产出一吨煤炭,融聚各种相关利益于其中。煤炭成为人们利益的实体。
  家庭是否如此?让我们听听革命导师是怎么说的就清楚了。“马导师& ”; 论述家庭的组成是这么说的:家庭“不以自然条件为基础,而以经济条件为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62页)显而易见,家庭实际上和企业一样,同样是经济组织。其成员从农事商,从播下种子、购进物资开始,也无不将利益寄托在这一系列活动之中。
  站在法律的层面,企业和家庭,不是慈善机构和福利部门,两者均没有为社会提供慈善和福利的义务。所涌现的救灾济困、扶贫邦弱,只是基于道德伦理的义举。为着整体的生存和发展,对于触及企业或家庭利益底线的因素予以排除,无可厚非。这和战场上司令员以部分兵员的牺牲为代价来换取整个战局胜利的道理是一样的。正如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所说:“企业前进的主旋律只能是战鼓,是激昂& ”;;如果“为局部员工负责的方法去考虑问题,企业就会陷入一片儿女情长之中。& ”;即算是家庭,儿女情长的功能也是有限的。如果有成员侵犯了利益底线,往日的亲情就会演变成无情,一切温馨、关爱都会黯然失色。
  每个员工心理都应该明白我为企业所用、企业为我所用的道理。这是双赢的选择和利益的互换。一旦联结双方利益的链条断了,企业自然会请员工离开或是员工炒企业鱿鱼拍屁股走人。
高高兴而来,平和心态而去。只想到自己为企业所作出的贡献,忘却自己在企业所获取的利益,必会进入纠结的死胡同。
  话题转到我们集团的此次裁员。笔者认为,集团此次裁员并不是企业规模的萎缩或生产经营的转型,而是减人增效、抵御风险的重大举措。看似晚了一些,却是时候。一段时间以来,在如日中天的氛围之中,大家基本上忘却了创业之初的艰辛、丢弃了同心同德的精神,国际歌销声了,赞歌却不绝于耳。于是乎,三亲四戚云集、六姑八姨潮涌。集团的天平朝“福利& ”; 、“慈善& ”; 倾斜。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形成内患,加上市场外忧,若不及锋而试,不从“治人& ”; 切入根除顽疾,总有一天,集团也会危于壘卵,前景堪忧。这次裁员革命,如能真枪真刀进行到底,将成为唤醒员工、提振精神、立湾田煤业于強势的转折点。
  时下,“裁员& ”; 成为集团上下话题的中心,都在评估自己的前景。尽管各人心态不一,但有一点却更引起人们的共同关注:此次裁员是“跑龙套& ”; 还是动真格。如果电闪雷鸣过后雨几点,或是前门送走和尚后门引进尼姑,结局比不裁员还糟。
  笔者写下此文旨在呼应刘祖长董事长“展开多种形式的讨论& ”;、倾吐个人见地之余,亦在此与《公司不是家》作者商榷。错对与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顺其自然。
  喜气洋洋进企业,一路欢歌返故乡。被裁撤的员工们,正确面对,联想集团的,湾田集团的。